阴香根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:阴香根
拼音注音
Yīn Xiānɡ Gēn
英文名
Burmann Cinnamon Root, Root of Burmann Cinnamon
出处
出自《岭南采药录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樟科植物阴香的根或根皮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innamomum burmannii(C.G.et Th.Nees)Bl.[Laurus burmannii C.G.et Th.Nees;Cinnamomum chinense Bl.;C.hainanense Nakai]采收和储藏:秋冬季采挖根部,洗净泥砂,切段,晒干;或剥取根皮,晒干。
原形态
阴香,常绿乔木,高达20m。小枝赤褐色,无毛。叶近于对生或散生,革质,卵形或长椭圆形,长6-10cm,宽2-4cm,先端短渐尖,基部楔形至近圆形,全缘;上面绿色,有光泽,下面粉绿色,两面均无毛,具离基3出脉,脉腋内无隆起的腺体;叶柄长8-12mm。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;花小,绿白色,花被6,基部略合生,长4-5mm,两面均被柔毛;能育雄蕊9,排成3轮,外面2轮花药内向,第3轮花药外向,花药均为卵形,4室,瓣裂,花丝短,最内尚有1轮退化雄蕊;雌蕊1,子房上位,1室,1胚珠,花柱细,柱头小。浆果核果状,卵形,长不及1cm,直径约5mm,基部具肥厚杯状的宿存花被,其先端具6截形短裂片。花期3-4月。果期4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疏林、密林、灌木丛中或溪边路旁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福建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云南。
性味
辛;微甘;性温
归经
胃经
功能主治
温中行气止痛。主主治胃脘寒痛;气滞心痛,水泻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9g。
各家论述
《岭南采药录》:煎服,治心痛,气痛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
《*辞典》:阴香根
拼音注音
Yīn Xiānɡ Gēn
出处
《岭南采药录》
来源
为樟科植物阴香的根。
原形态
植物形态详"阴香皮"条。
性味
《岭南采药录》:"味辛。"
功能主治
《岭南采药录》:"煎服,治心痛,气痛。"
复方
治水泻,胃痛:阴香根皮一至三钱。水煎服。(广州空军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脆骨风
- 山皮条
- 老鸦柿
- 刷把草
- 厚皮树
- 追风伞
- 五月霜
- 夹竹桃
- 紫铜矿
- 蛇疙瘩
- 林问荆
- 漆树根
- 犀牛皮
- 樟
- 万寿菊
- 獾油
- 博落回
- 铁落
- 刺梨根
- 鸱头
- 石刁柏
- 酸水草
- 丝瓜根
- 滑石
- 木槿根
- 山丹
- 单根木
- 鸡子壳
- 草血竭
- 苹婆
- 三消草
- 岗梅根
- 铜线草
- 绵参
- 鲤鱼胆
- 小报春
- 铁草鞋
- 跳八丈
- 牛筋草
- 使君子根
- 五瓣寄生
- 蛏壳
- 荚果蕨贯众
- 飞天蜈蚣
- 火殃簕
- 海柳
- 草果药
- 白龙穿彩
- 景天三七根
- 朝天罐
- 见血清
- 竹林消
- 小茅香
- 扭筋草
- 下田菊
- 柠条籽
- 假连翘
- 贵州落地金钱
- 凤眼果壳
- 寄居蟹
- 麻柳树根
- 地精草
- 蘽根
- 红石耳
- 魔芋
- 金沙草
- 午香草
- 金线草
- 构菌
- 蠘
- 狐狸尾
- 狼油
- 姜味草
- 山槟榔
- 葎草根
- 猕猴桃藤中汁
- 花生衣
- 南天竹根
- 砂仁壳
- 岩檀香
- 白草根
- 大风子
- 花生壳
- 铜棒锤
- 樟脑
- 白马骨
- 降香
- 香石藤果
- 山麻黄
- 大叶紫薇
- 番泻叶
- 赤胫散
- 羊角参
- 苦草
- 乌榄核
- 苞叶木
- 栗毛球
- 使君子叶
- 仙顶梨
- 草绣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