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苞甲跖草
《中华本草》:大苞甲跖草
拼音注音
Dà Bāo Jiǎ Zhí Cǎo
别名
七节风、竹叶菜、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鸭跖草科植物大苞鸭跖草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大苞鸭跖草,多年生直立粗壮草本,高约80cm。不分枝或上部分枝,幼枝一侧被1条棕色柔毛,后变为无毛。叶互生;叶片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,长10-16cm,宽2-4.5cm,先端长渐尖,基部渐狭两面被疏柔毛或短刚毛;叶鞘宽大,长2.5-3cm,宽0.8-1.5cm,边缘密被棕色长睫毛。总苞片数个在茎顶集成头状,下缘合生成扁的漏斗状,长约2cm;聚伞花序有花3-7,具短梗;萼片3,膜质,披针形,长约5mm;花瓣3,蓝色,薄膜质,匙形或倒卵圆形,长5-8mm,宽约4mm,内面2片具爪;雄蕊6,发育雄蕊3,花丝无毛;子房近椭圆形,3室。蒴果倒卵状三棱形,长约4mm,3瓣裂,每室有1颗种子。种子椭圆形。花期6-8月,果期9-12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一海拔(110-)1000-2000(-2700)m的溪边、山谷及山坡林下阴湿处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湖南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性味
味甘,性寒
功能主治
利水消肿;清热解毒;凉血止血。主水肿;脚气;小便不利;热淋尿血;鼻衄;血崩;痢疾;咽喉肿痛;丹毒;痈肿疮毒;蛇虫咬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,鲜品30-45g;或捣汁含咽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大九节铃
- 大风子油
- 大黑头草
- 对叶四块瓦
- 大叶狼豆柴叶
- 对叶林根
- 对叶草
- 大果巴戟
- 大果琉璃草
- 鹅首马先蒿
- 大蛇药
- 滇高良姜
- 凤尾蕉叶
- 凤尾贯众
- 凤尾猪鬃草
- 滇瑞香
- 分心木
- 灯台树果
- 栗叶
- 伏毛山豆根
- 峨屏草
- 凤尾铁角蕨
- 乌鸡骟
- 灯笼草
- 滇鸡骨常山
- 乌当归
- 峨眉黄芩
- 滇常山
- 滴水珠
- 鹅肠菜
- 凤尾七
- 淡味当药
- 凤仙根
- 滇丁香
- 鹅血
- 匐地风毛菊
- 灯笼泡
- 万年松
- 鹅掌上黄皮
- 大人血七
- 对叶油麻根
- 戴胜
- 打碗花
- 大夜关门
- 大种半边莲
- 大种鹅儿肠
- 多花胡枝子
- 大铁扫把
- 大一箭球
- 大麻漆
- 大叶千斤拔根
- 定心散
- 大叶楠
- 大叶花椒茎叶
- 当归藤
- 大团囊虫草
- 盐蛇
- 大籽蒿
- 大芒萁
- 乌尼参
- 乌龙摆尾
- 峨嵋耳蕨
- 鹅肠草
- 鹅涎
- 滇白芷
- 杜松实
- 鹅腿骨
- 鹅臎
- 峨参
- 滇崖爬藤
- 滇杠柳
- 滇茵陈
- 滇车前
- 灯心草
- 大风子
- 大黄连刺
- 对叶油麻叶
- 大叶花椒
- 大叶金花茶叶
- 打虫果
- 大果榆
- 大活
- 匐地龙
- 乌骨藤
- 灯心草根
- 杜鹃兰
- 毒芹
- 灯笼果
- 滇藁本
- 独叶一枝枪
- 大发散
- 小乌泡根
- 对虾壳
- 大金香炉
- 大飞天蜈蚣
- 大飞扬
- 大马哈鱼籽
- 麻柳果
- 大叶香薷
- 大头茶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