毛叶黄杞
《中华本草》:毛叶黄杞
拼音注音
Máo Yè Huánɡ Qǐ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胡桃科植物毛叶黄杞的根或茎皮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Engelhardtia colebrookiana Lindl. exWall.[E.spicata Lesch.ex Bl. Var.colebrookiana(Lindl.ex Wall.)Kds.et Val.]采收和储藏:秋、冬及早春季采收根及茎皮,除去泥土,晒干。
原形态
常绿或半常绿小乔木,高5-7m。小枝淡灰褐色,密被短柔毛,皮孔多而显着。偶数羽状复叶,小叶2-4对,少有5对,生于叶轴上部的小叶较下部的大而长;叶片革质,阔椭圆状卵形或长椭圆形,长7-15cm,宽3-7cm,先端钝圆或微凹或有时急尖,基部偏斜,全缘,上面有腺体,仅中脉有柔毛,下面密生短柔毛。花单性,雌雄同株;雄葇荑花序多条,形成圆锥状花序束;雄花密集,有花梗和苞片,苞片3裂,通常雄蕊10,药隔有一小突尖伸出花药;雌葇荑花序单生或生于雄花序束先端,雌花几无柄,子房下位,2枚心皮合生。果序下垂,长13-18cm,密生短柔毛;果实球形,坚果状,直径约4mm,苞片3裂,贴生果实近中部,发育成果翅,苞片基部及果实密被黄色刚毛。花期2-3月,果期4-5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300-1400m的山腰或山谷阳坡疏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涩;性凉
功能主治
收敛固涩;止泻;止血。主久泻久痢;脱肛;外伤出血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30g。外用:适量,研末撒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毛叶黄杞
别名
胖母猪果树、胖婆娘树
来源
胡桃科毛叶黄杞Engelbardtia colebrookiana Lindl.,以根及茎皮入药。
生境分布
广东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。
性味
涩,凉。
功能主治
收敛,消炎。主治痢疾,慢性肠炎,腹泻,脱肛,外伤出血。
用法用量
0.3~1两,外用配伍其它药各适量,共研粉撒伤口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马先蒿
- 毛茎马兰
- 木大力王
- 猫人参
- 玉米轴
- 毛蕊花
- 云防风
- 毛叶木通
- 毛根杜仲
- 西藏野樱桃
- 膜缘木香
- 西南鹅掌柴
- 树腰子
- 毛菊苣
- 石瓜子莲
- 木达地黄
- 毛五加皮
- 毛黄堇
- 小叶鹅掌柴
- 墨旱莲
- 岩石羊
- 木莲
- 刺鸭脚木
- 裂叶翼首花
- 多花八角莲
- 木通七叶莲
- 米饭花果
- 南丹参
- 小酒饼花
- 花叶秋海棠
- 驴乳
- 地蔷薇
- 亮叶茉莉
- 蔓斑鸠菊
- 马来蒲桃
- 买麻藤
- 蓼大青叶
- 毗黎勒
- 茅香
- 毛木耳
- 马蹄甲
- 米饭花
- 杏叶
- 地沙
- 红紫苏
- 牛黄
- 糯芋
- 大叶凤尾
- 糖橘红
- 满天飞
- 女娄菜
- 毛蓼
- 方榄
- 血散薯
- 梅花参
- 马尿烧
- 木槿叶
- 草玉梅
- 赤雹
- 蜂窝草
- 毛赪桐
- 蔓剪草
- 鮠鱼
- 桑黄
- 丽子藤
- 金丝矮陀陀
- 满江红
- 阿尔泰瑞香
- 藏羚角
- 大黄草
- 密脉鹅掌柴
- 毛草龙
- 桃南瓜
- 碗花草
- 小旋鸡尾
- 荩草
- 香樟叶
- 白花鹅掌柴
- 合树菌
- 含羞草
- 毒芹根
- 大头狗
- 蔓草虫豆
- 慈竹根
- 梓菌
- 天脚板
- 化橘红
- 榆荚仁
- 紫苏
- 新塔花
- 白脂麻
- 七里香
- 凤眼果
- 麻母
- 山棯叶
- 菊花根
- 野芋实
- 烟筒花
- 罗汉果叶
- 金钗凤尾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