盾叶莓
《中华本草》:盾叶莓
拼音注音
Dùn Yè Méi
别名
天青地白扭
英文名
Fruit of Peltateleaf Raspberry
出处
出自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蔷薇科植物眉叶莓的果实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Rubus peltatus Maxim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摘成熟果实,直接晒干,或用沸水浸一下再晒至全干。
原形态
盾叶莓 直立或攀援灌木,高l-2m。红褐色或棕褐色,散生皮刺,小枝绿色,有白粉。单叶互生;叶柄长4.5-7.5cm,有钩状细刺;托叶卵状披针形;叶片盾状,卵状圆形,长7.5-17cm,宽6.5-15cm,掌状3-5浅裂,中裂片较大,基部心形,边缘具齿,上面贴生硬毛,下面有柔毛,沿叶脉较密,并有小皮刺。单花和叶对生,白色,直径约5cm,萼片5,两面具白色绢毛;雄蕊多数,花丝钻形或线形,药黄褐色;雌蕊很多,可达100,被柔毛。聚合果圆柱形,长3-4.5cm,橘红色。花期4-5月。果期6-7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300-1500m的山坡、山脚、山沟林下、林缘或较阴湿处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江西、安徽、浙江、湖北、四川、贵州。
性味
咸、酸;温
归经
肾经
功能主治
强腰健肾,祛风止痛。主四肢关节疼痛,腰脊酸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盾叶莓
拼音注音
Dùn Yè Méi
来源
蔷薇科盾叶莓Rubus peltatus Maxim.,以果实入药。
生境分布
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湖北。
功能主治
主治腰腿酸痛。
用法用量
果实2~3两,水煎,冲黄酒、红糖,早晚饭前服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盾叶莓
拼音注音
Dùn Yè Méi
别名
天青地白扭、大叶复盆子
出处
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
来源
为蔷薇科植物盾叶莓之果实。
原形态
直立灌木,高1~1.5米。茎红褐色或棕褐色,散生皮刺,小枝绿色,有白粉。单叶互生,盾状,卵状圆形,长7.5~17厘米,宽6.5~15厘米,掌状3~5浅裂,中裂片较大,基部心形,边缘有不整齐细锯齿,上面贴生硬毛,下面有柔毛,沿叶脉较密;叶柄长4.5~7.5厘米,有钩状细刺;托叶卵状披针形。单花和叶对生,白色,直径约5厘米,萼裂片卵状披针形,边缘具疏齿,两面有白色绢毛;雄蕊多数,药黄褐色。聚合果圆柱形,长3~4.5厘米,橘红色。花期4~5月。果期6~7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坡或山沟。分布安徽、江西、湖北等地。
功能主治
治腰脊四肢酸疼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2~3两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阿尔泰瑞香
- 野灯草
- 皮袋香
- 升麻草
- 黄水枝
- 石头菜
- 赪桐叶
- 白沙虫药
- 刺梨叶
- 北沙参
- 海盘车
- 须叶藤
- 鹅喉管
- 刺楸
- 裂叶秋海棠
- 白饭树根
- 鸡嗉子
- 南烛根
- 须叶藤叶
- 茉莉
- 湖北贝母
- 蓖麻子
- 刺梨花
- 莿(木冬)
- 竹节参
- 老鼠耳
- 圆叶野扁豆
- 刺黄柏
- 绵参
- 两指剑
- 网眼瓦韦
- 美丽胡枝子
- 鲐鱼
- 红花山牵牛
- 百足藤
- 毛葡萄叶
- 防风
- 韭菜莲
- 建兰叶
- 黑腺珍珠菜
- 荩草
- 大草乌
- 杉子
- 隔山消
- 葡萄
- 白淋草
- 臭草
- 苜蓿
- 落地小金钱
- 臭茉莉
- 苍蝇草
- 水黾
- 麻滓
- 披散糖芥
- 草血竭
- 鸡肠狼毒
- 绿包藤
- 马银花
- 黑风散
- 藨草
- 牡狗阴茎
- 马蔺
- 刺莓果根
- 野芋
- 螃蟹七
- 柳叶卫矛
- 中华赛爵床
- 大叶马尾连
- 焮麻
- 雪山一支蒿
- 马勃
- 鹌鹑
- 麻羊藤
- 生瓜
- 地梢瓜
- 大巢菜
- 牵牛子
- 九节风
- 七星草乌
- 麻疯树
- 牌楼七
- 青龙藤
- 海南地不容
- 马甲子根
- 多花筋骨草
- 番杏
- 密毛桃叶珊瑚果
- 边缘鳞盖蕨
- 刺山茶根皮
- 浙樟
- 小苏苏棵花
- 羚羊角
- 光头稗子
- 孔公孽
- 簇生卷耳
- 刺梨根
- 荡皮参
- 灯蛾
- 墙草根
- 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