猪鬃凤尾蕨
《中华本草》:猪鬃凤尾蕨
拼音注音
Zhū Zōnɡ Fènɡ Wěi Jué
别名
还阳草、猪毛草、金鸡尾、锯锯草、凤尾蕨、细凤尾草
英文名
Bristled Brake
出处
始载于《蕨类名词及名称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凤尾蕨科植物猪鬃凤尾蕨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teris actiniopteroides Christ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植物高20-40cm。根茎短而直立,密生棕黑色线形鳞片。叶纸质,簇生,二型;营养叶柄长3-8cm,棕色或栗褐色;叶片宽卵形或倒卵形,长8-24cm,宽5-15cm,先端尾状,单数一回羽状;侧生羽片通常2对,对生,线形,长5-20cm,宽3-4mm,边缘有小尖齿,第1对常为3-4叉状深裂;叶脉羽状,侧脉二叉或不分叉;孢子叶柄长5-14cm;叶片卵形至倒卵形,长8-24cm,宽6-16cm,单数一回羽状;侧生羽片2-5对,线形,长7-20cm,宽约2mm,仅在不育部分有小尖齿,下部的2-3叉或为5叉状深裂。孢子囊群线形,沿叶脉分布;囊群盖线形,膜质,全缘,灰白色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50-2000m的山坡草地、灌木林下、岩壁上或旧墙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面及陕西、河南、湖北、广西等地。
性味
苦;淡;惊
归经
肺;胃;膀胱经
功能主治
和胃止痛;利水消肿;止咳祛痰。主咳嗽痰多;胃脘疼痛;痢疾;水肿;小便不利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5-15g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味苦、性寒。有清热解毒、止咳祛痰的功能。用于痰咳、痢疾。胃炎、腹痛等症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乌贼鱼腹中墨
- 月光花
- 八角莲
- 西藏鸡爪草花
- 落葵
- 栘依果
- 山皮条
- 松木皮
- 小血藤叶
- 雷公藤
- 谷皮藤
- 肉桂叶
- 粘鱼须
- 铁扇子
- 败火草
- 黑种草子
- 雪里见
- 野柿花
- 柔软石韦
- 枣树皮
- 兰草
- 巴豆油
- 枫香脂
- 菊苣根
- 母猪藤
- 野冬青果
- 野山楂
- 木瓜枝
- 芦子兰
- 辛夷
- 杨梅根
- 山牛毛毡
- 刺梨根
- 茄根
- 红毛五加皮
- 水底龙
- 麻叶
- 黄草花
- 鸭胆
- 八角枫花
- 臭常山
- 玉带根
- 蚕茧
- 广东升麻
- 云南鸡矢藤
- 大过路黄
- 白鹤灵芝
- 血人参
- 铁色箭
- 桂花
- 鸡枞
- 胖根藤
- 海龟
- 朱蕉花
- 凤眼草
- 黑根药
- 厚叶旋蒴苣苔
- 鸽
- 青叶苎麻根
- 苦竹根
- 中华短肠蕨
- 鄂西天胡荽
- 漏斗瓶蕨
- 矮叶书带蕨
- 斑茅花
- 雪上一支蒿
- 羊蹄实
- 猪鬃凤尾蕨
- 栾樨
- 金雀儿
- 大扁竹兰
- 墓头回
- 山红稗
- 海桐花
- 藤杜仲
- 八目鳗
- 十三年花
- 土百部
- 滇杠柳
- 苎麻根
- 大粘药
- 野木鱼
- 小年药
- 伞花绢毛菊
- 番薯
- 紫玉盘
- 家独行菜
- 鸡肠
- 鱼藤
- 水蔓青
- 鲛鲨白
- 蛇附子
- 地涩涩
- 三叶金锦香
- 秀丽野海棠
- 白升麻
- 山荆子
- 巴豆霜
- 山崩砂
- 翻天红